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跋瘗鹤铭后(二)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九、《东观馀论》卷下、《焦山志》卷五
右《瘗鹤铭》,资政邵公亢尝就焦山下缺石考次其文如左,其不可知者阙之,故差可读。
然文首尾似粗可见,虽文全,亦止此百馀字尔
欧阳文忠《集古录》谓好事者往往只得数字,唯余所得六百馀字,独为多矣。
盖印书者传讹,误以十为百,当时所得盖六十馀字,故云比数家本为多。
此铭相传为右军书,故苏舜钦子美诗云:「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新传《瘗鹤铭」》。
文忠以为不类王法,而类颜鲁公
又疑是顾况,云道号同;
又疑是王瓒
仆今审定文格字法,殊类陶弘景
弘景自称华阳隐居,今曰「真逸」者,岂其别号欤?
又其著《真诰》,但云「己卯岁」,而不著年名,其它书亦尔。
今此铭「壬辰」、「甲午岁」,亦不书年名,此又可證云。
壬辰者,梁天监十一年也;
甲午者,十三年也。
案隐居天监七年东游海岳,权驻会稽永嘉,十一年始还茅山
十四年乙未岁,其弟子周子良仙去,为之作传。
即十一、十三年正在华阳矣。
此铭后又有题「丹阳」、「山阴宰」数字,及唐王瓒诗,字画亦颇似《瘗鹤》,但笔势差弱,当是效陶书,故题于石侧也。
或以铭即书,误矣。
王逸少晋惠帝大安二年癸亥岁生,年五十九,至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岁卒。
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逸少方年三十二,至永和七年辛亥岁,年四十九,始去会稽而閒居,则不应三十二年已自称「真逸」也
又未官于朝,及閒居时不在华阳
以是考之,此铭决非右军也审矣。
记与刘无言论书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
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骘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
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
予因言:「见汉魏间人章表,亦多用章草书,今犹有存者,如司马孚、孙皓表奏,世或传之。
疑所谓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汉章帝好之,因谓之章草也。
盖此虽草书,而有波磔,若正书之有分隶,既不颠放易晓,又可赴急,宜汉人以作檄书也」。
刘言:「《续帖》中李怀琳书《绝交书》多有古字,若等字,疑有所受,非怀琳自能作也」。
:「张彦远言:『昔嵇叔夜自书《绝交书》数纸,人以右军数帖来易,惜不与之』。
叔夜书唐世尚有之。
怀琳尝见之,故放焉,决非自能作也。
怀琳尝伪作卫夫人及七贤帖,不逮此远矣。
窦暨云:『乃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则知《绝交书》诚有所放也。
其卷尾云『右军』,盖误」。
云:「今世有萧子云章草书《出师颂》,甚古雅,与子云他书全不类,疑亦放汉人书也。
东汉人喜作分隶与章草,它书传世者鲜矣」。
:「《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伪帖颇多,如伪作山涛、崔子玉、谢发、卞壸,皆是一手写古人帖语耳。
第三卷最多,今秘阁有数匣尚存,皆澄心堂纸书,分明题曰『仿书』,不作传摹与真迹。
而当时侍书王著编汇,殊不晓,特取名以入录,故与真迹混淆;
却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
予《法帖正误》中论之甚详」。
刘言:「邓简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而东汉是年七月复有丙寅,恐史误也。
简书当时文字,又有月朔不应差云」。
又云:「欧阳询举世呼为率更,传亦书其终于率更,而有八分书一碑,乃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史未尝书也」。
予云:「此例甚多。
如唐史《王方庆传》云,自褒至方庆五世封石泉,而今《宝章集》中方庆官云琅邪县开国子,则是方庆尝封琅邪,后徙石泉也,亦史误云。
至于世之称谓则不常,如杨凝式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为杨少师之类」。
刘云:「杨书『赛过珊瑚树』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于书㨭上写之,即俗所谓书襻者」。
:「洛阳文潞公家有杨书诗帖十一纸,字与《珊瑚帖》相类,今洛亦有石本,而不能尽载也。
杨多书僧壁,而传于楮素者甚少,今壁书亦自少。
洛阳惟有广爱寺西禅院两壁、胜果院一壁、天宫寺一壁而已。
因甲子岁大水,损失者多矣」。
刘言:「瀛州有《邢峦碑》,甚完。
金陵唐高正臣书本,埋没圃中,其父宜翁令人发出立之,今易致。
其字画殊有虞、褚法也」。
:「《续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陆柬之书」。
:「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晋人语,恐柬之临学者」。
予又:「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人罕传之。
尝见一帖,写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
刘云:「尝见行俭所书《千字》亦工」。
:「《宝章集》题者小字乃钟绍京书」。
:「绍京碑今有存者,盖师薛稷也」。
予又:「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书,非也。
一小书中载陶隐居书,此或近之。
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书,抑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
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书也。
下有『皇山樵人逸少书』,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耳」。
:「作钟鼎须用竹笔书乃佳」。
:「不然。
今钟鼎字若《季㜏鼎》、《伯戋盦》,字皆两头纤纤,若使竹笔,何能如此」?
刘又:「顷谒苏子容,未出间,见传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
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
此书偶忘其名。
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
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
:「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祇是谓书名耳
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草字,盖沿习此耳。
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上表章亦或尔。
近世遂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谕曹濮百姓教 后唐 · 后唐庄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
干纪乱常。人神共怒。
杀君盗国。天地何容。
激忠良仗顺之心。拯黎庶倒悬之急。
予爰从近岁。亲举义师。
每惟戡难之谋。所切吊民之志。
而贼党不分逆顺。凭附妖凶。
唯偷晷漏之生。不虑覆亡之祸。
去秋予暂归宁觐。留侍并都。
贼将王瓒。辄渡洪河。
偷营巢穴。不敢前来决战。
远出交兵。壁闭偷安。
可知羸懦。予亲临贼垒。
率士登城。贼遂出营门。
与吾合战。才交锋刃。
便委干戈。戮甲士二万馀人。
夺铁骑三千馀匹。敬千李立之辈。
已衅鼓于军前。拱宸侍卫之徒。
尽横尸于大野。所残无几。
不日剪除。料彼友贞。
难逃鈇钺。岂能保完生聚。
禦捍疆陲。予昨径出偏师
徇地曹濮。闵其蒸庶。
罹此百殃。空多转饷之劳。
殊失保全之望。予示其祸福。
各择安危。勿附贼以亡家。
须决机而保族。若能自携老幼。
归我封巡。亦议抚绥。
俾令苏息。如怀乡恋土。
苟免待时。则须远避兵锋。
慎于去就。伫平凶丑。
冀复乡园。其诸军兵士州县长吏等。
自解围上党。对阵柏乡
莘县交兵。杨刘接战。
亦合谙吾机略。可料兴衰。
何必阿附元凶。自贻伊戚。
不如向义。自卜永图。
旦旦之怀。元元共悉。
奉和御制读五代晋史(二首并注) 其一 1017年2月2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子文怀妙识,奥学洞天常。
恬淡游莲幕,谦虚践玉堂。
至仁周仆御,大雅变词章。
慎默诚无怠,危机可尽防崔棁字子文,好学,博涉经史,闲居二十年,专以著述为事。王瓒表为从事性恬淡,不汲汲于荣利。为翰林,撰乐章新词,教舞童歌之,高帝嘉之。有人借文本写者,则曰:有前贤,有来者,安用此。端坐寡言,尝云:非止致人爱憎,或干人之忌讳。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
五代杂论 其三 李嗣源庄宗入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七
李嗣源庄宗入汴,嗣源以千骑先攻封丘门,王瓒开门降。
庄宗后至,见嗣源大喜,手揽其衣,以头触之,曰:「天下与尔共之」!
中书令
右《新史·唐纪》第六卷。
李克用力战伐,与梁为敌国,庄宗能继其业,遂得天下,斯亦难矣。
庄宗之入汴,梁固未灭也。
会其得意,遽思与人共之。
唐社稷未立,天下之定于我未可知,而所以许嗣源者已极矣。
夷狄尚气,喜于意外一旦之获,而不图后日无以复加之弊,其亡非不幸也。